新笔趣阁 > 科幻小说 > 回到明朝当王爷 > 明朝士大夫(1/8)

明朝士大夫(1/8)

上一章回到明朝当王爷章节列表下一页
回到明朝当王爷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对明朝士大夫人格独立个性张扬传统的分析

杜车别

感觉很鲜的章,和以往通过戏剧历史对明的了解颇有不同,故发之

孟森的《清史讲义》相当糟糕,对清廷罪恶多有维护粉饰处,但其本出身清朝统治之下,奴化教育深入骨髓,满清灭亡时已42岁,所以也强求不得他的《明史讲义》却相当不错,许多观点一扫流俗,颇有可采处

比如他论及明朝的廷杖时说“廷杖虽酷,然正人被杖,天下以为至荣,终身被人倾慕,此犹太祖以来,与臣下争意气,不与臣下争是非之美俗清君之处臣,必令天下颂为至圣,必令天下视被处者为至辱,此则气节之所以日卑也”

这观点虽然尚未及要害,但也是挠到痒处了

明朝士大夫前仆后继,不畏强权,敢于同帝王抗争的精神,人格独立的程度,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独特景,堪称奇观这种情形与历来教育所灌输的明朝印象,什么极端,皇权空前膨胀,政治极端黑暗的说法都是不相容的

根据《明史讲义导读》中转述的商鸿逵的回忆“一次胡适之先生与孟森先生谈及明朝士大夫的士气,适之先生对明朝士大夫的敢言气有所不解,问于孟森先生,先生思索后答道:‘乃太祖皇帝作养士气之结果’”

孟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不够全面(对这个问题全面的分析,下会说到),但他所谈到的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和大部分人对朱元璋的印象,自然不符合在他们眼中,朱元璋不过是一个凶残暴虐,人格病态,杀戮无度,制造字狱,杀功臣,一触即跳的暴君,如何能同“作养士气”联系起来的

应该说大部分人对朱元璋的印象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包括两个方面,一个方面是把谎言当成事实来相信,就如流传甚广的所谓朱元璋制造字狱的问题

许多人都说的绘声绘色眉飞色舞:徐一夔、释来复等人因字声音触犯朱元璋对“僧”或“贼”等词,如以“则”嫌于“贼”,“生知”嫌于“僧知”,“法坤”嫌于“发”等而惨遭杀戮

而经过陈霖的考证,事实的真相是

“徐一夔寿终八秩,何尝死于明太祖刀下?来复涉嫌与胡惟庸同党而死,亦与字狱无关如此等等,所举证据,均确凿、过硬,堪称铁板钉钉”(引自《功夫章子书》作者王春瑜)

另一个方面,对朱元璋杀功臣,以及制造的系列反贪大案的评论完全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,给朱元璋扣个残暴的帽子自以为了事,却全然没有看到背后深层的原因孟森说的好:“以国家全体而论,当开创之后,而无检制元勋宿将之力,人人挟其马上之烈以自豪,权贵纵横,民生凋敝,其国亦不可久也‘

“太祖之好用峻法,于约束勋贵官吏极严,实未尝滥及平民”

“不能使官吏畏法,则既豢民膏,复以威福肆于民上,假国宠以殃民,则国家养千万虎狼以食人耳”

正因为久以为对朱元璋的刻意丑化导致偏见蒙蔽了眼睛,许多人对朱元璋的认识也一直停留在杀功臣,反贪,以及暴虐上,这样的认识自然不全面,甚至是对历史的严重扭曲对朱元璋“作养士气”的一面,就被严重忽视……其实稍微考察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,朱元璋的性格不但谈不上暴虐,恰恰相反,有时候温和耐心的让人惊奇对于真正敢于直言批评的人,大多数情况下,他都是褒奖有加的

最为人熟悉的一个例子,就是周观政的例子,明史《周观政传》中的记载是

“观政亦山阴人以荐授九江教授,擢监察御史尝监奉天门有中使将女乐入,观政止之中使曰:‘有命‘,观政执不听中使愠而入,顷之出报曰:‘御史且休,女乐已罢不用‘观政又拒曰:‘必面奉诏‘已而帝亲出宫,谓之曰:‘宫中音乐废缺,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,御史言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回到明朝当王爷》 最新章节明朝士大夫,网址:https://www.bqgbi.org/48_48523/17.html

上一章回到明朝当王爷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