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之人正是前日被贬为太尉的董卓。
袁隗听了董卓说话立即斥驳道:“今天子高坐明堂,多地州郡也未应响应叛逆,朝廷仍为正朔,关东诸军为贼,未战而迁都,实属不智!”
“况且雒阳城坚,守军充沛,州郡职权仍在朝廷,关中、西凉如马腾等忠臣部曲更在勤王路上,太尉大人何必长他人气之灭,自己威风!”
董卓昨日已经接受贾诩建议,对于西迁长安之事势在必得,按照贾诩的说法,“迁都长安,西凉威势不损,威势益固”
此时哪里还听着这些,虽然袁隗曾经有恩于董卓,但如今他却不把这老头放在眼里。
他拉拢这些世家失败后,早就想清理袁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了。
如今贾诩提议说,天子需要仰仗西凉和并州军抵抗关东军的逼迫,就算他真的进行清洗,朝廷内部也不会崩溃,只要顺利迁都,就能进一步大权在握。
在贾诩眼里,关东诸军西征实际各怀鬼胎,意在伺机发展,他的想法就是等诸军发生摩擦,相互火拼解散,届时就可以借天子名义收复地方。
董卓想了想,按照贾诩吩咐道托词说道:“太傅哪里晓得军事,退去长安,可以依托易守难攻的渭水谷地布防,且函谷关、潼关间关隘绵延数百里,可以阻隔关东叛逆”
“反观雒阳,贼逆可轻易攻破,况且远击长安要长驱直入,叛军粮草必不足,渭水谷地关隘无数,攻城器械想必也未配备,咱退入关中进可攻,退可守,岂非良策?”
王澜淡淡一笑,董卓历史上西迁长安,杀人越货,将洛阳的富商和政敌财富都搜刮干净,从容搬光东汉的府库宫藏,挖掘陵墓,盗取宝货,可谓是开了坏头。
他想的倒是简单,长安是什么地方?独属于西凉的大汉经济特区呀。
天子在洛阳能得到并州军和世家支持,去了长安,光靠手下这几只虎族还真搞不定董卓,难不成把万恶的猪族解放出来吗?
朝廷上真诚一片赞同的大多都是西凉派,反对的则是洛阳本土氏族,并州的吕布、王允、张辽等人刚被天子收附,在没见天子表态之前并没发表意见。
满朝文武坐在两旁的席位上,都在等着皇帝的答复。
王澜眼眉低垂,充满磁性的少年音响遍大殿,“京都西靠秦岭,东临嵩岳,北依王屋、太行,据大河之险,南望伏牛,河山拱戴,形胜天下不可遗弃,朕不同意迁都。”
董卓听见王澜拒绝自己的提议不由得心中火起,大喊大叫,“陛下,老臣…”董先生话头刚起就被王兰打断,“朕意已决,董太尉莫要多言…”
董卓听见天子如此强势,终于压不住自己心中的火气怒道:
“哼,为了保护陛下,西凉军拼死拼活,多少人沙场埋骨,难道陛下都看不见吗,莫非陛下非要执迷不悟,让老臣麾下的凉州义勇心寒不成?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王澜听了董卓的威胁不禁哑然失笑,他挥手笑道:“董卿,你问问这满朝的文武,有几人赞成迁都的?”
见天子始终不肯松口,董卓咬牙道:“皇帝!当初陛下蒙难之时,是老臣带领西凉军救驾,后又拥立陛下,这才有了皇帝如今的威势,如今这是看不上老臣了?”
在董卓说话时,门外响起阵阵盔甲碰撞声。
殿内文武往外一看,一列禁卫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大殿。
张温见此怒斥道“放肆,董太尉莫非想造反?”
张温是董卓的上司,在朝中位高权重,但也早已对董卓的行为感到不满。
董卓“哈哈”狂笑不止,又虚张声势道:“咱家可不管这些,咱家是为了大汉考虑,圣上年幼不明事理,你们朝廷大臣难道也不明白吗?总之迁都势在必行,谁赞成?谁反对?”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《大汉万界远征史》 最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皇权回归的开始,网址:https://www.bqgbi.org/100_100607/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