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S:春节期间真的特别忙,没有存稿只能一更,昨晚来自QQ阅读的星辰穿越的朋友留言要更新,我在评论留言拒绝了,可又过不了心里那道坎自己也是读者,一更确实少了一些。
昨天连夜码终于在凌晨三点码了一章更了新算是加更,现在这一更是今天正常的。
初八恢复两更,春节真的不行,总不能天天熬夜吧!希望能理解,真诚渴望你们可以继续支持我,别因为一更而离去。
最后借机感谢:战士冰暖、九霄凌虚、开拓进取2004、星辰穿越、菲哥的春天、偷偷摸摸看书、还有一个很长英文名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推荐票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寡妇村村长是位花甲老人,浑浊的眼睛透着几许精明,对李愔愿意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,张太公当然举手欢迎并感恩,但他并没有被幸福冲昏了头。
仔细盘问米粉、线面工艺及成本、售价等系列问题,特别对产品原料的来源和产品安全问得很仔细。
“三郎,你这两样东西均合婴幼儿食用是积阴德的事,我们钱宁可少赚点质量可不要落下,我们张家庄的人可以穷可以无男丁但不能昧良心。”
可能觉得自己话里有浓浓的不信任,张太公又安慰道:“我相信你会是个好孩子的。”
“太公您放心,以后您老就是我们村的质检员,产品质量若不合您意我们全拿去倒了不流入市场。”
抓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李愔举双手赞成,做长线生意怎能不抓质量?没冲突,李愔虚心接受张太公的建议。
“质检员?”
“专门检查质量的,没您老许可,我们的产品不出村”
“好,趁我身子骨还能动动老夫就给你们小年青把把关。”
“诺。”主宾皆欢喜,满室春色。
“三郎可想起以前之事否?”
“没”
“不急,总会找到的,莫怪家人相信他们也有苦衷的,莫恨他们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。每个娃都是娘亲的宝贝,这里有我们不知的事。”
可能就是因为寡妇村这种门风才能培养出张盼娣这种烂好人,才结缘下李愔这个天之娇子吧!
“嗯!”
张太公看着李愔垂头丧气,怜爱搓搓他的头,起身离去。
在张太公的带领下全村人都动员起来,前期不搞那么多,准备先磨五十斤的大米,先和五十斤的面。
李愔和几个身材粗壮有力气的邻家婶婶一起钉木架子。
木架子两头是三角落地木柱子,中间架着高低两根横梁,横梁钻满窟窿,这窟窿刚好能插进一根竹竿。
米粉的制作由张盼娣带领十来名女子炒制,林家婶婶和刘家婶婶则去泾阳城定制小陶罐和雕版印刷产品说明书、面条纸袋。
李愔让婶婶把面粉重新再碾细一些再用细筛筛出,这线面(龙须面)非常适合幼儿和老人食用,用料一定要精细,张太公在旁边频频点头。
然后是和面这道工序婶婶们比李愔更精通,和面时加点盐,醒半个时辰。
半个时辰后是溜条、抻条。线面和其他面条不同之处,线面拉的特别的细就像一条线条一样,所以称为线面。
在面软适度时抓面两头,均匀用力,上下抖动。
交叉换位,反复交叉,把面溜“熟”、溜顺;长条上案,两手按条,左手向里、右手向外,搓条上劲,提起两头,一抖一抻,再上案板,对折两根、撒上醭面,条不粘连,以此方式,对折打扣拉抻成丝。
最后把成丝的面挂在竹竿上继续再拉细拉成一条线,若不再拉就是普通的龙须面,再拉细才是李愔想做的线面。
李愔把拉面这活交给二姐张招娣,他发现现二姐这人其实很在乎自己能不能帮到别人,最反感别人照顾她。
线面中的拉面活不同于兰州拉面,它是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做不了。要俩人分别拿着挂在竹竿的丝面,不断的抖动拉伸再折成第二叠再抖动拉伸,这样丝面越拉根数越多、越细,最后跟一条线一样。
这活半瞎的张招娣可以做,听从另一人指挥就可以了。小姑娘有活干发自内心里的笑容从未间断过,快乐的象一只小鸟。
把成线的面插到木架上晒干就是成品的线面。
张太公从头到尾都在盯着,最后的成品还没晒干不能食用,老人家依旧能想像到线面煮熟后非常容易消化,确实非常适合幼儿和老人。
用心做的产品总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,两天后寡妇村出品的米粉、线面风靡全泾阳受到一致好评,五天后长安城的商人涌入寡妇村订购产品。
就像李愔所说,这两样产品便于储存便于运输可以做全大唐。不像豆干、豆芽只能做短距离城市的生意。
寡妇村开始有了生气!
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!
二月春风似剪刀,春天来了,春耕对农业国的大唐是头等大事,寡妇村今年的春祭领祭人是近来风头最劲的张三郎,这是对李愔最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《大唐您好》 最新章节第7章富贵莫丢良心 高官不忘亲戚,网址:https://www.bqgbi.org/68_68586/9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