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言情小说 > 道果 > 第九百六十九章 邱学!(1/2)

第九百六十九章 邱学!(1/2)

上一章道果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岭南道东部,闽地。

天下政区划分,闽地虽属岭南道,但随着不断发展,倒与江南道的接洽日渐紧密,同样也是人文壮盛。

这两年以来,随着一门崭新学说的流传,闽地这个阔别关中国都,靠近大海的处所,也产生了细微变更,转变了一些人的命运。

“崔兄,前些日子的那篇心得,可还记得?”

大清早,长乐府最著名的茶肆中,聚了群儒生学子,都拿着书卷,将一人围住。

被围的人,名为崔素井,本是落第秀才,屡试不中,为人鄙弃,不过少时也有文名,在中了秀才之后,这科举之路走的颇为坎坷,但并不怨天尤人,还是冷静为学,才思迅速,更是饱读诗书,见识广博。

当然,也是崔家乃富饶之户,在海上有着生意,才干养的了崔素井这样的闲人,换成其他人,纵有官府所赐薄田,每月也有秀才财资,但难免拮据,免不了要为了生计奔走,为五斗米拯。

不过,时间长了,崔家宗族里难免就有闲话,因崔素井的父亲在宗族里有些权势,便都压了下往,可毕竟要给他言明,渐渐就生压力。

这种局面,在一年以前,骤然转变。

转变的契机,是一本从北边流[ 传过来的书册。

就事实而言,这书的材质不好,印刷有不少错漏之处,和崔家宗族躲书馆里的书籍一比,显得格外简陋,究其原因。是由于这本书用的是崭新的印刷之法

活字印刷术。

这种印刷术的涌现,对传统雕版印刷术的冲击十分宏大。

不过。这种冲击也是分阶层的,具体的因素。前文曾有提及,但实际上的变更,还在蓝本预感之上,无数私人作坊的兴起,抢了很多大印馆的生意,只是利益上的纠纷还在其次,更重要的,还是在知识的流传上。

活字印刷术和雕版相比,最大的上风就是本钱。层层削减,到了流通环节,一本书的价格,可能不足雕版书籍的三分之一。

花一本的钱可以得手三本,无论是富饶的学子,还是家贫之人,无疑都是个好消息,自是购置者众,使得知识的流传速度和广度增长很多。在必定程度上,打破了知识垄断。

只是,私人作坊为了保持住市场的占领率,保持对雕版的上风。会想方想法的压低本钱,从纸张材质、到活字版的收拾和存放,都是能省就省。能少就少,涌现了诸多问题。被代表了世家利益之人用以责备。

不过,责备回责备。就算很多儒生受舆论影响,对活字印刷书籍持着鄙夷态度,可形势比人强,又有人性、本能的驱使,该买的毕竟还是要买。

就算是崔素井这样的富家子弟,一样也会购置,他这人的一大爱好就是博览群书,累积各方面的学识,而这本从北边流传过来的书籍,其中内容,在闽地暂时还未流传,这也催促他不得不出手购置。

此书名为《学士言》,在北方与小部分江南道流传,记述的乃是当今的剑南道钦差、翰林学士邱言在国都时的言行,重要部分,是在国子监的几次讲学,宗旨核心则为知行之道。

知行之道,如今又叫“邱学”,因文网的扩大,在天下间的影响力初现端倪,大瑞由于还有诸多学派压抑,所以还不明显,只能算民间之言,并没有得到真正承认。

可在大瑞疆域之外,尤其是北疆一线,邱学之风行,着实出人意料,甚至由此还引发了几种争端。

其中一种,就是关于邱学的回属,争取的双方,是儒家与兵家,尽管这两家都因某些原因,和邱言有着隔阂与抵触,但对有可能传承下往的学说,还是不会放过的,不会因私废公,由于这涉及到百家气运。

只是这种争端,眼下还不算主流,波及领域并不算大,所以暂时还未引起多少人注意。

与之相比,另外一种争端,就格外吸人眼球,盖因这般争取,涉及到的地区、领域都不小,背后还暗躲着深层问题,这便是邱学的正统起源。

“邱学”,为知行之道,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,创立者乃是邱言,但具体到他是在什么处所、什么时间成绩学说的,就不够分明了。

一个学说的成型,是有着过程的,开真个零碎细语,到渐生雏形,终极抵定,然后完善、丰富,这样一个过程,几乎是避免不了的,知行之道也是如此,随着邱言一步步走来,逐渐成型、成名。

但这样一来,也就催生出对知行之道出身地的争端。

目前宣称为知行之道出身地的,重要有四方,分辨是三晋之地、京城国子监、剑南道与塞上草原。

三晋的缘由,是邱言自北方回返后,在那里的一次讲学。

纵观其人生平,这样的开坛讲学实在未几,而且专注宣讲知行之道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,自是让人不得不在意,当地的学子便以此为由,将知行之道的出身源头,回于三晋,并且组织起了一间书社,宣称有邱学传人。

而京城的国子监,则是由于邱言在那里挂着一个博士的名头,并且曾有教授,甚至连文网的第一次面世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道果》 最新章节第九百六十九章 邱学!,网址:https://www.bqgbi.org/3_3285/967.html

上一章道果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