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军史小说 > 皇兄何故造反? > 第六章:徐珵其人(2/3)

第六章:徐珵其人(2/3)

上一页皇兄何故造反?章节列表下一页
皇兄何故造反?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开口:“不过本王既身负皇兄所托,值此危急之时,自当尽心。”

“本王以为,此事最大的关键,在于我等是否能够保住京师,于侍郎,焦驸马,你二人一人提督京师防卫,一人暂时主事兵部,可否给本王透个底,我留守京师之官军,可战者有多少?”

话音落下,孙太后的目光拧了拧,看似不经意的将目光落在朱祁钰的身上,不知在想些什么,但是倒也未曾出言多说什么。

毕竟是她先开口问的。

而且按照道理来说,她本就是后宫妇人,不适合直接就朝政发表看法。

但朱祁钰却是皇帝出京前指定的监国亲王,虽然大多数时候什么也决定不了,可这种商议朝政的场合,理当由他来主持。

于谦被点了名,立刻出列,不过没有马上开口,而是仔细盘算了一番。

倒是驸马都尉焦敬没怎么犹豫,道:“我京营大军,本有官军二十余万,此次天子亲征,因其事急,多从京营抽调,如今城中三大营留守官军,约莫有七万之数,这其中尚包括匠户,后勤之众,若论可战者,应有五到六万。”

在场的气氛立刻低沉下来,虽然大家都知道,事情危急,但也没想到危急到了如此程度。

堂堂京城,竟然只有五六万人可供调动。

想那天子亲帅二十余万大军,倍于也先的兵力,尚且遭此惨败。

如今京中官军不足敌军的一半,这仗该怎么打?

这个时候,于谦也盘算好了兵员,开口道:“京营那边,大约有五到六万可战之兵,但除此之外,我京师九门巡防官军,应有七信手拈来,对于天文地理,兵法水利之事,也多有研究。

不过朱祁钰觉得他有意思,却不是指这个。

重活一世,还是有许多事情与记忆当中不同。

前世的时候,他没有这场大病,而是按照圣命正常监国。

虽然没什么实权,但是似土木军报这等大事,他却肯定是第一时间知晓的。

所以前一世,于谦得获军报的第一时间,是立刻找到了提督京师防卫的驸马都尉焦敬和他这个监国亲王郕王。

然后三人联袂入宫禀报,孙太后也不曾直接摆驾本仁殿召见大臣。

得获消息后,她一边准备财帛金银,另一边则是按照规矩,诏命郕王召集大臣商议策略,最终禀报给她。

但是这一世,因为他这么一病不起数日。

于谦不知他已经醒来的情况下,事急从权,直接入宫禀报,导致孙太后直接召见大臣,他又阴差阳错的进来插了一脚,便形成了现在的局面。

于是,这便形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,那就是这大殿之上,到底该谁做主?

王老大人提出的三项当务之急,第一项和第二项勉强算是和皇帝相关。

作为天子生母,而且事情又没有什么可争议的,孙太后自可一言而定。

但是这第三项,却是真真正正的涉及到了社稷江山。

和后宫,甚至和天子的安危都没什么太大关系,属于纯正的朝堂政务。

于是问题就来了。

按照规矩,肯定是受圣命监国的郕王主持此事更加名正言顺。

但是在场大臣都知道。

事实上,真正掌握京城实权的,是座上的太后娘娘。

这一点,单看军报入宫之后,太后娘娘能够即刻戒严九门便能知晓。

说白了,郕王有大义名分,太后却掌握着实权。

那么到底该奏事给谁,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题。

若是没有朱祁钰这么一病,那么理所当然和前世一样,孙太后压根不会出现在这个场合,应当由他来主持。

而若是没有朱祁钰这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皇兄何故造反?》 最新章节第六章:徐珵其人,网址:https://www.bqgbi.org/153_153192/6_2.html

上一页皇兄何故造反?章节列表下一页